承古韵,启未来——一师学子将中华传统文化带入乡村课堂

2024-07-13 来源:网络 阅读:1643

7月8日,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物理与化学学院“寻梦沅江,物化启航”教育关爱团队在益阳沅江市新湾镇学校开展了2024年暑期“三下乡”活动。期间,成员们展开了传统文化手工课的教学,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送入乡村课堂。

纸上时代韵,剪出文化美

“镂金作胜穿传荆俗,剪彩为人起晋风。”剪纸艺术,是一项古老而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。7月9日,成员们为学生带来了“纸上飞花”的剪纸课。

课堂上,老师介绍了对折剪纸的历史和文化背景,并讲解了对折剪纸的基本原理和步骤。随后,老师带着学生开始制作剪纸,在老师的细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,同学们一边动手制作,一边与老师交流互动,现场热闹非凡。制作完成后,两位老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,并鼓励同学们将所学的对折剪纸技巧运用到其他艺术中去,将所学知识传递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,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下去。

一把剪刀,一张红纸,在创作中放飞想象的翅膀,在裁剪间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。“希望这次课程能在小小少年的心中播下传统工艺美的种子,来年长成弘扬传统文化美的青松。”志愿者说到。

灯火璀璨梦幻影,一夜鱼龙舞阑珊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7月10日,团队成员开展的“大鱼入梦——鱼灯”课程圆满结束。

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,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,该课程以“弘扬历史传统文化”为出发点,旨在通过讲述鱼灯文化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。

课堂上,通过团队成员的讲解,同学们了解了鱼灯的起源、传承、发展、制作,聆听了关于鱼灯的历史故事,明晰了鱼灯中蕴含的寓意,欣赏了形式多样的鱼灯……在课堂上,团队成员带着学生开始制作鱼灯,在他们的指导与帮助下,一个个鱼灯在孩子们的手上点亮......当璀璨的鱼灯碰撞摩登时代的灯光,历史的底蕴在现代的推波助澜之下荡出更悠久的、更震撼人心的余香!在这堂课上,古典雅致而又包含着民俗风情的鱼灯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。

扇舞丹青,不息

一半人为,一半天成;以漆为墨,以水为笔;心手相连,非遗传承。漆扇,是品味东方雅韵的艺术。7月11日,志愿者们给新湾镇学校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漂漆纸扇非遗手工课。

老师从漆扇的含义、历史和制作方法开始,带领同学们亲手制作漂染书签。彩漆飘在水面上,形成发散的色彩,极具美感。一张张白色的书签,浸入飘漆,形成丰富多样的图案。似青山,似星云,似流波,如梦如幻,仿佛流动的色彩被定格摇曳的不只是这漆色,更是诗情画意。

漆扇像一幅幅流动的国画,具有古代文人的儒雅风采,一进一出之间,东方美学的色彩,便在扇上翩翩起舞。每一个漆扇都是独一无二的,正如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。

云纱舞影,彩云之肩

古人云:“彩色的锦绣,晔如雨后云霞映日,晴空散彩虹……”,云肩因其款式独特、造型优美、历史悠久,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为闪亮的明珠。为了促进少年儿童对非遗的认识和了解,提高他们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的意识,7月11日,志愿者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节“彩云之肩”非遗手工课。

老师从云肩的含义、历史、种类和制作方法出发,带孩子们一起认识云肩,绘制云肩。在创作中,大家用铅笔勾勒出云肩的造型;在色彩上,大家通过自己的审美大胆地用邻近色和对比色进行色彩搭配。最后,大家将制作好的云肩加以装饰,终于创造出了富有特色的云肩。

“今天上了这堂手工课好有趣啊,我不仅感受到了手工制作的乐趣,还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。”在课程结束后,学生向老师说到了自己的感悟。此次云肩制作课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服饰,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,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。

此次暑期“三下乡”活动,成员们将中华传统文化以手工课的形式进入乡村课堂,让学生们在制作的过程中,既体会创作的乐趣,又激发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感,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。(作者:石慧 冯梦艺 龙吴波)(记者:常慧)


延伸 · 阅读